站内公告: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佛学闻识

佛教的基本教理于根本教条

出处: 上传时间:2019-02-25 点击次数:

 

佛教的基本教理于根本教条.jpg

(图片来源:资料图)

       佛教的教典之多,乃是众所周知的事,所以到今天为止,尚无法硬性地指定那 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表性的佛经,在中国之所以有许多宗派的出现,大体上是由于所 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。

不过,
佛教的教理,有一个基本原则,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 悟,悟到一个缘生的道理。

所谓缘生,就是因缘所生,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。比 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,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,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 教的问题,这中间的关系(因缘),看来简单,实际则复杂之极;文字的来源及修 养,知识的累进及吸收,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,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,文稿的 检字排版及印刷,邮件的寄发及传递,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,才 能完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。这种关系(因缘)的举例,尚是粗浅而 明显的,若要更进一步的考察,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,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,这 种关系连带关系的现象,便是因缘。事物的出现,是由于因缘的聚何合,事物的消 失,是由于因缘的分散,这就叫作缘生缘灭。
§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?

从原则上说,
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,如果说有的话,那就是戒律。

但是,
佛教的戒律,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,所以也不像其他的 宗教含有神秘性。佛教的戒律,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,所以也是纯理性的。

佛教的基本戒,就是五戒十善,虽然,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 在家的五戒十善、八戒,以及出家的十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还有大乘的菩萨戒 ,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;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善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 。所以,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,其他的戒也就不太困难。

所谓五戒,是指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私通)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
所谓十善,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,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,现在列表如 下:

┌不杀生──离杀生─救生┐
│ │
│不偷盗──离偷盗─布施├─身三业┐
│ │ │
│不邪淫──离邪淫─梵行┘ │
│ │
│ ┌离妄语─诚实┐ │
│ │ │ │
│ │离两舌─和诤│ │
五戒┤不妄语─┤ ├─口四业├─十善业
│ │离恶口─爱语│ │
│ │ │ │
│ └离绮语─质直┘ │ 悺? │ │
│ ┌离贪欲─清净┐ │
│ │ │ │ 悺? └不饮酒─┤离镇恚─慈悲├─意三业┘
│ │ 悺? └离邪见─正见┘

总之,
佛教对于戒的要求是诸恶莫作与众善奉行,凡是有害于身心、家庭、社 会、国家、人类,乃至一切有情众生的事,都要在这五戒十善的范围之内,尽量不 作,否则,就要尽量去作。作了恶是犯戒,不作善也是犯戒。

不过,
佛教是开明的。如果不知作的是犯戒的行为,虽作了也不算破戒,如果 无心犯戒,虽犯了戒,也不成破戒的正罪;如果存心犯戒,结果纵然没有破戒,还是有罪;如果女人遭受了恶人的强暴,只要女的不感受淫欲的快乐,虽被奸污了, 也不算犯戒,仍然是清净。犯戒,一定要心、境、事三者的相应相成,才得破戒的 正罪。
§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?

不。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,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。素 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,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,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 乃至出家的比丘,都不坚守素食;西藏的喇嘛,也不守素食。但他们不亲自杀生。

因为,五戒的第一条就是「不杀生」,信佛之后,如能实行素食,那是最好的 事,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,不吃素也不要紧,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,也不可 指挥他人屠杀了。买了屠死的鱼肉回家,那是无妨的。
§
佛教对于烟酒赌博的看法怎样?

佛教的戒律中并无戒烟的规定,甚至为了防止热带性的疾病,佛陀也准许比丘 吸烟,但为了风俗及威仪的理由,中国佛教徒一向是不主张吸烟的。不过,有害身 心的麻醉品及刺激品,佛教禁止,所以酒是五戒之一,饮酒的本身并非罪恶,酒精 的刺激,使人在饮酒之后,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。根据这一观点类推,佛教也不容许染上鸦片及海洛英等的不良嗜好。至于赌博,根本是劳神丧财与败家丧志的东 西,故在佛经中严格禁止(长阿含善生经),同时,赌博的本身即是一种欺诈的行 为,甚至因此而能犯杀人、窃盗、诽谤、恶口等罪,所以佛教是严禁赌博的。
§信仰
佛教必须出家吗?

不。
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,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,但是,出了家 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,未必能够解脱生死,不出家的,如能修持,也未必不能解 脱生死。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,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,三果虽未 出三界,但也不再受生死,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,再证四果阿罗汉,就入解脱之境 了。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,也就相近于解脱了。

若照大乘
佛教的观点来说,为了化度众生,菩萨随类应现,到处化身,经常是 化现在家人的身分,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萨中,除了地藏弥勒之外,多数是现的在家 相。印度的维摩居士及胜□夫人,都能代佛说法,但他们是在家人。所以,真正行菩萨道的佛教信徒,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。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,乃是由于 住持佛教教团而使佛教存在及弘扬的理由,也是由于教内伦理制度的理由。说得明 白些: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,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。在本体上说,出家的 重要;从作用上说,在家的重要。因此,信了佛的,可以出家,但却不是必须出家。

整理:观音

转自:当代佛教网--佛教文化网

 

备案号:蜀ICP备15010319号-3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川(2022)0000013
版权所有:四川省金堂县观音寺 客堂电话:18780109740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杨柳桥社区金堂观音寺
QQ:736661014 电话:18780109740

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169号

关注寺院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