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公告: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观音文化

观音菩萨所体现出的慈悲精神——悲智双运(图文)

出处:金堂观音寺 上传时间:2016-07-15 点击次数:

 <a href=http://jtgys.org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观音</a>菩萨所体现出的慈悲精神——悲智双运.jpg

   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与他的慈悲威德,深入世人的心中,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他慈悲为怀的精神,与中华民族素以仁者爱人的教化相融会,所以已经成为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的人生守则。以慈悲心而济事利物,以牺牲小我,而成全大我的怀抱,时时救苦救难的精神,这个是所有华人世界的宝贵的思想财物。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左右,中国唐朝时期,观世音菩萨的思想与教化,同时随着中国的佛教文化传播到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等地,到现在已有千多年的历史。所以说,它又是东方精神文明的坐标。远在三千多年前,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创立佛教,以及正在创立佛教的初级阶段,观世音菩萨的教化精神在印度的宗教——婆罗门教当中,就已经存在有典范。在佛教的大乘经典当中,释迦牟尼佛有这么说,观世音菩萨在远古以来早已成佛,名为正法明如来,他与密宗的大日如来,有同样悠久的历史。他也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,修行密宗的居士都知道,马首明王、准提佛母、四面观音、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等等,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分身所现。由此看来,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的精神,不但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坚信仰,同时也可以说人类文化多方面的荣耀。因为东方的佛教文化的慈悲,与儒家思想的仁义,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博爱,虽然只有在名词的含义和解释的内容上,意义略有深浅的差别,但是在指出人性本有善良和光明的一面,并没有太大的差别。这就同样恰好说明了一点:观世音菩萨千百亿化身的意义,刚好相吻合。

  下面简单地举出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这个精神的要点:慈悲济世的精神。在中国大乘佛教思想里面,虽然说慈悲是两个字,但是却有不同的含义。第一,慈。它具有父性的慈爱,父亲的慈爱,它在济世、救人、利物的过程当中,含有威德庄严的意义;好象太阳,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,利益众生。但是,同时火热的阳光,也会产生震慑力,让人望而生畏。第二,悲。它具有母性的慈爱,含有包容万物,而不辞其劳的作用。这个悲好象月亮,总是在黑夜中默默的放出宁静柔和的光芒。所以母性的慈爱悲心,如果能够彻底的扩充,也就发挥了人类母爱的伟大。事实上,女性在人生中虽然付出了无比崇高的母爱,但是所遭遇的人生痛苦与灾难,比男性更多、更大;这个是大家应该具有的认识和了解。同时,这也是东方佛教当中观世音菩萨的圣像,常以女性的化身站在茫茫的苦海中,救世利民的深长寓意。此外,我们更要了解观世音菩萨慈悲救世利物的精神,不但是无条件的,绝对的慈爱,而且在慈爱悲悯众生的时候,又不失威德。因此,佛学解释慈与悲为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缘慈就是无条件,无要求地慈爱一切众生;同体悲,就是无时间,无空间地悲悯一切众生。因此,佛教把观世音菩萨作为无限慈悲的代表者。

  第五,我们要谈一谈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。在传统的佛教艺术雕塑品上面,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姿势与形象,以及手中的法宝,都有特别的意义。比如,脚下的莲花,莲花的纯洁特性是“出淤泥而不染,着清涟而不妖”,这象征修习观世音菩萨法门的行者,生长在这个污浊的世间,不应该被物质和环境所迷惑,这样才能拓展人性原有的清静智慧。净瓶和甘露,表示修行者应该学习菩萨的信愿,先落实於自我心灵的提升,然后净化人心。佛经上所说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而其佛土净”,就是告诉我们,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良知,净化心灵,理想的社会,清净的人间净土,绝对有实现的可能。千手和千眼,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,与大智慧力,纵然是所有的众生在同一时间,同时祈求,观世音菩萨也能够善巧方便,不分彼此的给於不同方式的救济,并且从来不望回报。这是三轮体空的布施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的精神显现,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,由于我执,我见的缘故,往往只顾虑自己的要求,而忽略他人的感受。观世音菩萨慈爱世人,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够为他做一些什么,而是他悲心真切的救度有情众生,离苦得乐。如果我们在履行布施济贫等等这些慈善事业的时候,却无时无刻地期望回报,这个不是在真正学习菩萨的慈悲精神。很多人做布施,希望所有的电视媒体都来报道,做了好事希望全天下的人知道,这种心态是希望自己扬名利万,名垂青史。这种布施,如果你告诉别人,我是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那你是自己在骗自己、骗他人。因为你是有所求地布施,你是为名闻利养,你是为了一己之私,所做的布施,不叫大慈悲,不是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。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够无条件,这么善巧方便的救度众生?《楞严经》上面有说“而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世尊,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,尔时有佛出现於世,我於彼佛前发菩提心,从闻思修入三摩地,出於文中,入流完说,记录所记,动静二项,了然不生,获二殊胜,一者上和十方诸佛,本妙绝心,於佛如来同一智利;二者:下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,以助众生同一悲仰”。 这个是《楞严经》第六卷所说观世音菩萨最初的修持法门,是耳根不向外闻,而能自闻耳根中能闻之性。用简单的话来说,就是观世音菩萨常常在听自己内心所发出的声音,分析内心声音的虚妄假象,不受所动而证清静大解脱境界。所以说观世音菩萨是依修音声法门而成道。这个是在本身修行的因地来说,观世音菩萨的这个称呼是最适当。而在《悲华经》上说“宝藏佛授记云:汝观众生,生大悲心,欲断众生诸烦恼故,欲令众生诸安乐故,今当自汝为观世音”。所以说,可以看得出来,《楞严经》是依观世音菩萨自修自度而言;《悲华经》是依观世音菩萨度他而说。反过来讲,我们要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,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,就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自度度他,自觉觉他的大慈悲心。依音声修持而证菩提的观世音菩萨,能够彻悟万法根源,十方世界,来去自如,无不自在,所以观世音菩萨又称为观自在菩萨。这个是唐朝的时候,玄奘大师所翻译出来。以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〉的第一句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为证。中国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曾经说过,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,照见五蕴皆空,所以能够救苦救难。反过来就是告诉我们,平常人执着五蕴为我,有执有他有人有我有分别,不能照见五蕴皆空。如果要是能够照见五蕴皆空,那么所有的人我是非就能够消除,就能为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,这样能够成就无我的大慈悲心,同时,完善自己最伟大的人格。

  另外,观世音菩萨也是显密两教共同重视尊仰的一位大菩萨。在众多关于观世音菩萨的经典中,以《法华经》第二十五品《普门品》,及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”,这两部经典最受世人尊崇和受持,流传最广。《普门品》的内容着重在观世音菩萨化迹示现,是对凡夫众生现实生活以及实际苦难的救济;“心经”则是说明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,是从观照人生宇宙的缘起性空,而证入究竟理体发出的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。由此可见,我们之所以不能够无条件的善巧方便救度他人,主要是因为我们常执着假象为真实,产生颠倒梦想,在贪嗔痴等心 魔的做祟下,一切的行为造作,都以自私的假我为出发点。如果我们能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,长养智慧心,我们便能济世利物,牺牲小我,而成就大我。如果我们要更进一步的去学习和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修持法门,学习菩萨的悲心和愿力,那么当我们在落实慈悲行的时候,就要学习观世音菩萨如何用心倾听自己内在声音的呼唤,并且时时生起观照,自我反醒,自我对比,唯有这样,我们才可以象“心经”所说的“照见五蕴皆空,才能够度一切苦厄”。可能大多数人会读诵经文,但不知道它内在所表达的含义,因此要明白,只有照见了五蕴皆空,才可以度一切苦厄众生,我们的情感和智慧才会有所突破。所以,大家请记住,能够聆听自己的心声,是智慧成长的特征;能够倾听别人的声音,并且给予以真诚的帮助,是慈悲行为的表现,也就是说自利利他,出自观音,观照声音。总之,如果我们在自度度他的过程当中,遇到困难,能够一心的称念观世音菩萨,一定会得到菩萨的救济。

备案号:蜀ICP备15010319号-3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川(2022)0000013
版权所有:四川省金堂县观音寺 客堂电话:18780109740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杨柳桥社区金堂观音寺
QQ:736661014 电话:18780109740

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169号

关注寺院微信公众号